•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文化 文化 关注:12 内容:8

    《明朝那些事儿一》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49
    站长

    书名: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洪武大帝》

    作者:

    中国作家:当年明月

    分类:

    中国历史

    字数:

    35.3万字

    方式:

    听书

    读书日期:

    开始日期:2018/05/25

    结束日期:2018/06/05

    读书总结:

    这本书整体讲了什么?

    明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统治。

    这本书在细部讲了什么?

    从朱元璋的身世开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到一步步打败竞争对手并推翻元朝统治,最后建立了明朝,并治理国家,期间围绕了明初四大案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治国方略。朱元璋病逝后,他的孙子建文帝主朱允炆开始削藩,最后却被他的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本书结束。

    评价朱元璋

    从正面来看,朱元璋能从一个普通人最后建立起一个帝国,确实不简单,他推翻了元朝暴虐腐败的统治,建立明朝后,勤勤恳恳,严打贪腐。实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皇帝,他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和军事直觉,一生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从反面来看,他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在位期间,因为各种原因被杀的官员竟然高达15万之多,而且手段残忍,无数的功臣,奸臣被杀,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很少有善始善终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会在自己去世后反目成仇,互相厮杀,争夺王位。

    封面

    《明朝那些事儿一》

    49
    站长

    在元朝,老百姓不能上学或者当官就没有名字,于是就以父母的年龄相加或者出生日期命名,比如朱元璋的原名是朱重八

    回复
    49
    站长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

    回复
    49
    站长

    Z:在逆境中,有的人一直堕落下去,而有的人却不断的学习,吸取教训,为后来的重生打好了基础

    回复
    49
    站长

    Z:假如别人曾对我有恩后,又对我不义,我仍应报答完这份恩情。不能因为他对我不义就直接忘掉之前他的所有的好

    回复
    49
    站长

    Z:和人争斗,最害怕的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和没有原则的人,集这两个原则于一身的人,便是陈友琼

    回复
    49
    站长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回复
    49
    站长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回复
    49
    站长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以是否热衷于吃喝嫖赌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好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文正同志就一定是个坏人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回复
    49
    站长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成功后,那些以平分土地为目标的农民领袖都变成了大地主。几千年来,历史无非是姓刘的地主赶走姓项的地主,姓李的地主取代姓杨的地主,从无例外。这似乎是个魔咒。 要解释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写一篇论文,文章的名字应当是《论农民起义后土地生产关系的变更与土地契约从属的再分割》,比如一个农民领袖张三,起义后召集了三万人,占据了一块地盘,他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吃饭。因为农民起义军也是军队,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饭,怎么养活三万人呢?这个时候张三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去抢地主家的粮食,但问题在于,地主家也不是银行的提款机,想取多少就有多少,把地主抢光了,吃什么呢?
    回复
    49
    站长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这个时候,张三手中有的只是土地,而所有的粮食都被吃光了,他就必须召集农民,将地分给他们,然后向他们收租,于是农民领袖张三就变成了地主张三。 而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存在其他的选择,不是做农民,就是做地主。商人固然可以成为另一个选择,但当时商人没有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你也不可能到一群饥饿的农民面前要求他们为商人争取权利。封建社会的农民也不可能要求实施资本主义。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