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文化 文化 关注:12 内容:8

    《明朝那些事儿二》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49
    站长

    书名: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万国来朝》

    作者:

    中国作家:当年明月

    分类:

    中国历史

    字数:

    32.5万字

    方式:

    听书

    读书日期:

    开始日期:2018/06/05

    结束日期:2018/07/27

    读书总结:

    这本书整体讲了什么?

    朱棣、朱高炽、朱祁钰、朱祁镇四位皇帝的之间的故事

    这本书在细部讲了什么?

    一.  朱棣上台

    朱棣上台后首先做了以下几件事:

    •  为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修改规章制度,重修《太祖实录》中自己的出身。

    •  打赏功臣,但是开国功臣姚广孝却拒绝了一切赏赐

    •  开始削藩,保证不会有人模仿自己起兵造反。

    •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二.  朱棣功绩

    •   修书,委托明朝第一才子解缙主编《永乐大典》,全书22937卷,约3.7亿字。

    •   迁都到北平(今北京)

    •   派遣郑和下西洋

    •   万国来朝,大量国家前来朝贡

    •   平定安南(今越南)之乱

    •   平定蒙古边境之乱

    •   设置内阁,东厂,巡抚

    三.  太子之争

    朱棣登上皇位后,他的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便开始了争夺太子的争斗,期间主要发生了以下大事:

    • 朱高炽有太子党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的帮助

    • 朱高煦这边做的反击主要就是造谣,打压太子党的大臣,取得成效后却得意忘形,被太子党反击被朱棣封到了乐安州(今山东广饶),等待抢夺皇位的时机。

    • 姚广孝临死前的愿望是让朱棣释放溥洽,为了救赎自己的灵魂。

    • 1423年,朱棣第四次远征蒙古,期间胡濙会见朱棣,告知了困扰朱棣20年的问题: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史书中并没有具体描述,作者经过各种猜测得出结论,当时的建文帝还活着。

    • 1424年朱棣第五次率大军出征,攻打阿鲁台,在班师途中驾崩,也算是死在了战场上,朱高煦因得到消息过晚再次错失登上皇位的机会,朱高炽成功当上皇位,但是他在位时间仅有10个月便驾崩,但是在这期间,他赦免了当年父亲朱棣杀掉的那些忠臣家属,为他们正名。朱高煦闻讯朱高炽去世后准备半路暗杀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但是没有暗杀成功,朱瞻基登基,朱高煦又一次错失登上皇位的机会,最后造反不成功投降被抓,不久后被处死。朱瞻基开始了自己的英明统治。

    四.  太监上位

    太祖皇帝死去二十年后,获得了票拟权的内阁集团变得更强大,朱瞻基便想出了用让太监去制衡大臣的方法,没想到却为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1435年,仅仅执政十年的朱瞻基驾崩,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驾崩后,他年仅九岁的儿子朱祁镇登上皇位,他的老师宦官王振残害忠臣,勾结同党,排除异己,在张后去世后,逐渐独揽大权。

    五.  土木堡之变

    1449年,皇帝朱祁镇不顾所有人阻拦轻信太监王振谗言,率兵20万精锐部队和大量物资御驾亲征蒙古也先的军队,却因为王振的连续四次错误决定导致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毁于一旦,无数文官武将战死,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值得一提的是,在明军溃败之际,愤怒的武将樊忠将万恶之源王振用铁锤爆头致死,但之后樊忠为掩护朱祁镇撤退被乱箭射死,年仅49岁。

    六.  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之战过后,京城空虚,军队只剩一些老弱病残,一时间人心惶惶,也先军队趁虚而入,准备攻打京城。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南迁,从各方调遣军队誓死保卫京城。同时为了免去朱祁镇的麻烦,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六日,朱祁镇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定年号为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 而朱祁镇的皇帝身份自即日起失效,改为太上皇。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军打败也先的军队,京城保卫战取得成功。

    七.  朱祁镇回家

    摆在朱祁镇回家路上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卖国贼喜宁,在也先的部落中,他处处设计谋害朱祁镇,最后却被朱祁镇用计所杀。然后朱祁镇没想到的是,阻挡自己回家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喜宁,也不是也先,而是自己的弟弟,当今的皇帝朱祁钰。虽然朱祁钰百般阻挠,但最后朱祁镇最终被杨善奇迹般的带回京城。

    回到京城后,朱祁镇就被朱祁钰囚禁在了南宫。

    八.  改立太子

    即使将朱祁镇囚禁了起来,但是朱祁钰仍然不放心,因为当今太子还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此,朱祁钰费尽心思,向大臣行贿,最终得以改立太子为自己仅有的一个儿子:朱见济。但是在第二年,朱见济却去世了。很多大臣本来就对朱见深被废掉不满,便趁此机会要求复立太子,最后却不了了之。

    九.  夺门之变

    朱祁镇被囚禁七年之后,朱祁钰病重。武将石亨却与当年有恩于自己的于谦反目成仇。然而想对付于谦,必须先解决于谦的后台:当今皇帝朱祁钰。他联合曹吉祥、张軏、徐有贞(曾因主张南迁与于谦产生矛盾)将朱祁镇复位。很多的事情即将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即将改变。第二部,完。

    封面

    《明朝那些事儿二》

    49
    站长

    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


    回复
    49
    站长

    但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们,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悲剧,还是荣耀,只取决于你,取决于你是否坚强。

    回复
    49
    站长

    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过: 

    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 

    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

    回复
    49
    站长

    所以我还是重复那句话:以德服人,这绝对不是一句笑话,君不见今日某大国在世界上呼东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风,却也是麻烦不断,反抗四起。

    回复
    49
    站长

    暴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后盾,但绝对不能解决问题。

    回复
    49
    站长
    Z:朱棣在攻打阿鲁台的和瓦刺的时候,作为一国之君,能亲自上战场厮杀,是非常勇敢的,他确实是一个属于战场的男人!
    回复
    49
    站长

    Z:在对待蒙古的侵犯时,朱棣一直采取的是让两个敌人互相制约的方式,这比完全消灭一方更加聪明

    回复
    49
    站长

    现代的一位伟人曾经这样描述过战争和和平的关系: 一仗打出十年和平

    回复
    49
    站长

    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并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古往今来,所有战争的胜负关系都遵循着一个最根本的原理:

    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参加战争的人。


    回复
    49
    站长
    东厂,锦衣卫,巡抚 总督管巡抚,督师管总督,督师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