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粉饰太平》
作者:
中国作家:当年明月
分类:
中国历史
字数:
33.2万字
方式:
听书、电子书
读书日期:
开始日期:2018/08/03
结束日期:2018/09/05
读书总结:
这本书整体讲了什么?
从朱厚熜上位说起到议礼之争开始,之后奸贼严嵩当道,贤臣徐阶和严嵩开始了你争我斗。期间围绕着胡宗宪和戚继光抗倭,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本书在细部讲了什么?
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接任皇帝职位,刚到京城,这个年仅十五岁却且城府极深的少年便来了个下马威:坚决不走“太子门”,还没登基便以皇帝的身份从大明门进宫。
当然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也没闲着,为了能降得住这个少年,又仗着是自己推举的朱厚熜,大臣们开始了对他的第一波攻击:
竟然提出让朱厚熜对自己的父母亲改称叔叔和叔母,然后重新认已经去世的朱祐樘为亲爹…明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大议礼”事件就此拉开序幕。听闻此事的朱厚熜大怒,不但不理会此事,还要封自己父母为皇帝和皇后,无奈却骂不过诸大臣。此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眼瞅着这是个升官发财的张璁站在了皇帝这边,却被杨廷和直接贬官到南京。之后他便开始计划联合桂萼,杨一清等人对付杨廷和。
第二章 大臣很强悍
正当张璁等人开始反击的时候,聪明的杨廷和却主动提出了辞职回家养老。此举激起千层浪,又加上朱厚熜召桂萼张璁进宫,以杨廷和儿子杨慎为首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和皇帝发生了更猛烈的冲突,最终演变成了示威:二百多个大臣又哭又闹,最终被皇帝一气之下将其全部关进监狱
第三章 解脱
第二天,朱厚熜开始了全面反击,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之一就此拉开序幕,十六名大臣被打死,杨廷和的儿子也被流放,但他没有气馁,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写就多本著作流传后世,被后世学者称为:明朝第一博学的人,另外两个人是解缙,徐文长。这一场“战争”得利的只有张璁,因为他对皇帝言听计从,他也正式成为了朱厚熜的第一个木偶。在杨一清的帮助下张璁终于进入了内阁。但是进入内阁后不久,张璁就反咬一口,将自己的恩人杨一清陷害。
第四章 龙争虎斗
解决了杨一清,张璁越发嚣张,竟然想出了废掉孔子的封号并降低其身份这一馊主意,其他大臣都不敢反对,而一个年轻的翰林徐阶提出了反对,却被张璁贬至福建,但是令他没有想到是,这一举动不但没有毁掉徐阶,反而成就了他,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此期间,张璁最大的敌人:夏言,出现了,为了扳倒夏言,张璁想尽了馊主意陷害夏言,却被朱厚熜发觉,最终落得了个主动退休,无人不骂的下场。没有了张璁这个木偶,朱厚熜又把新的目标放在了夏言身上,第二个木偶就此登上戏台。
夏言的确比张璁聪明,所以他的下场也比张璁惨,他是一个十分清廉廉洁的人,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追逐权利,于是,他和郭勋的斗争,开始了。
第五章 锋芒
与夏言相比,郭勋是个粗人,又加上名声不太好,自然是斗不过夏言的,不久之后,郭勋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在狱中离奇死亡。
夏言又一次大获全胜,得意的他却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来临。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熜上位后,将监狱里的江彬和钱宁处死,之后大力整治所有太监。作为一个绝顶的高手,朝廷内大大小小官员被他治得服服帖帖,难寻对手,于是,朱厚熜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修道,其实对他而言,修道只是为了多活几年,为了他能够永远掌握统治天下,因为他还没有活够,他喜欢现在的一切——权力、操控、斗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悍的皇帝,却差点被一个宫女所杀,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丁寅,朱厚熜入睡后,一个叫杨金英的宫女被人指示暗杀皇帝,却暗杀失败。但是这个事件却对朱厚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此不再上朝,大臣们苦苦等待,这一等,就等了二十多年。
第六章 最阴险的敌人
朱厚熜不会想到,看似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朝廷,却即将崩溃,因为明代第一奸臣:严嵩就要登场了。
严嵩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但是官场的挫折逐渐改变了他,他开始变得阿谀奉承,不择手段。为了能和夏言抗衡,他拼命的干活,而夏言却和朱厚熜的矛盾逐渐加大,最终在“香叶冠”事件中彻底爆发,加上严嵩的告状,夏言被削职为民。严嵩进入内阁,开始排除异己,逐渐掌握大权,但他也犯了一个错误:专断,他以为自己已经掌控了朱厚熜,却没想到,朱厚熜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他的一切。三年后,朱厚熜给严嵩找了一个接班人,而这个人,正是夏言。此时的夏言终于可以报仇了,和严嵩有关系的人皆不放过,却因为太过孤傲,和朱厚熜的矛盾再一次增多。
嘉靖十八年(1539),皇太子出阁自立,夏言负责招聘东宫人员,最终他将这个美差给了徐阶,要知道徐阶和他是有矛盾的,但是夏言并没有公报私仇,因为他看中的是徐阶的才华。
第七章 徐阶的觉醒
徐阶年少的经历非常惊险,他曾先后掉进过枯井,掉下过悬崖,都死里逃生。在他准备乡试的时候,拜聂豹为师,向他求学。而聂豹的老师正是王守仁!之后他发愤图强,进入翰林。然而不久后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之后回到北京,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了:因反对张璁被贬官,但之后几年里他表现突出,不断的被提拔升官,直到上面我们提到的,被夏言提拔成为东宫洗马兼翰林院侍读,简单说来就是太子党兼宰相培训班学员,十年之后,他再次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心
第八章 天下,三人而已
进入京城后,徐阶的升官之路依旧没有停下,此外他还结交了两个人,一个叫赵时春,另一个叫唐顺之。这两个人都是王守仁的间接徒弟,三人一拍即合,成为了好朋友
此时的严嵩也正在紧密地筹划着,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措施除掉夏言的时候,。他的儿子严世蕃却给严嵩指明了一条道路:
“所谓举世奇才,放眼当今天下,三人而已,若得两人,必能除掉夏言”
而这三人的名字是:杨博,陆炳,严世蕃(不是同名,就是他自己)
第九章 致命的疏漏
上面我们提到,严世藩曾说过得三人中的两人便可置夏言于死地,而他本身就是这三人中的一员;这之后不久,陆炳和夏言产生矛盾便站在了严世藩这一边。关键人物都已经到齐,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就此展开,而最终夏言和武将曾铣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处死,严嵩大获全胜。他为了自己的私利,杀害了两个无辜的人,一个励精图治、忠于职守的将领,和一个正直无私,勤勉为国的大臣。徐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气盛的青年,为了铲除奸人,为恩人报仇,此时的他必须忍辱负重,储备力量得以与奸邪小人抗衡。
第十章 隐藏的精英
严世藩曾说过这世上的三个奇才,其实在当时,奇才远不止这三个:像徐阶、高拱、张居中等人也是一等一的奇才,只不过当时的他们名气并不大,严世藩并不知道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六个奇才将会展开血风腥雨的争斗。
此时的蒙古又出了一个能打能杀的将领:鞑靼部落的俺答。之后俺答带领上万骑兵攻打大同,总兵张达战死,严嵩便派了仇鸾去退敌,但是没想到仇鸾竟是个无能之辈,他给俺答送去了很多金银财宝希望他能主动撤退,俺答收了钱后,这一退竟然退到了京城。之后的严嵩竟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俺答烧杀掠夺后安然无恙的撤退了。这个建国以来少有的耻辱被后世称为“庚戌之变”,永远地记入了史册。而此时的徐阶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升官,他和严嵩的争斗很快就要开始了。
第十一章 勇气
仇鸾在“庚戌之变”后官职不降反升,但之后他越发嚣张,最终因为马市的问题被没收兵权,气急而死。
陆炳其实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一直以来,他以自己站在严嵩这一边为耻,但直到沈链事件(沈链和他的儿子沈衮、沈褒因反对严嵩被残忍杀害)的发生,致使他的立场再次发生了变化。
沈链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再也没有人任何敢与严嵩为敌,徐阶也只能悄悄的等待时机的到来,然而此时一个名叫杨继盛的人却站了出来,他以死劾的方式弹劾严嵩的罪状,却最终被严嵩所杀害。但他的死却激起了千层浪,人们对严党的愤怒与日俱增,杨继盛用自己的生命,为徐阶打开了胜利之门。
第十二章 东南的奇才
嘉靖三十二年年间,数万倭寇侵犯东南。张经,和李天宠奉命前往浙江抗倭,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也被派往了这里,之后赵文华与张经、李天宠产生矛盾,便联合严嵩设计将二人陷害致死。
嘉靖三十三年(1554),奇才胡宗宪来到了浙江,一心报国的他怎奈级别太低,只好违背意愿故意讨好赵文华,不久便当上了浙江巡抚,胡宗宪是一个奇才,但却依旧被倭寇击败,因为当时的倭寇大多是日本武士,武功高强。之后的胡宗宪找了一群同样武功高强的和尚击败了一百多名倭寇,然而少数几个和尚是无碍大局的,要想解决倭寇,胡宗宪真正需要的,是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加入。、
第十三章 天下第一幕僚
胡宗宪找到的重量级人物有两人,一是武功高强的俞大猷,一是琴棋书画兵法样样精通的徐渭。徐渭给胡宗宪指明了一条消灭倭寇的道路:先定大局,谋而后动。因为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渔民、海盗、日本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背后,隐藏着两个真正的对手。
第十四章 强敌
隐藏在倭寇背后的两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名叫汪直,一个名叫徐海。汪直去其他国家倒卖货物逐渐发家致富,逐渐有了自己的武装势力,最后竟定居日本。而徐海的叔叔之前是汪直的合作人,后来分出去单干却以失败告终,徐海便接了叔叔的班。这两个人都十分强悍,胡宗宪吃过不少苦头,在徐渭的帮助下,胡宗宪派人假意和汪直的养子毛海峰谈判,实意是为了将其带入圈套,毛海峰成功上当,从此以后,在所有倭寇的眼中,汪直已不再是他们的朋友。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
把汪直稳住后,胡宗宪开始着手对付徐海,他派人卧底徐海集团的内部,设计引起内讧,又送礼给徐海的妻子,让她劝降徐海;此时的徐海手下又误抢了汪直的船队,两方发生冲突。汪直借刀杀人,将徐海的踪迹告诉了胡宗宪。在多方的压力下,徐海投降,但胡宗宪并没有饶他一命,在他的指使下,陈东袭击了徐海的部署,最后徐海和其妻子皆自尽而亡。
第十六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胡宗宪明白,和徐海不同,汪直是绝对不能杀的,因为他的势力太多庞大,且可以约束倭寇。此时的汪直也主动找上了胡宗宪,等待朝廷开出的价码。然而在此期间,一个名叫王本固的官员却将汪直抓了起来,并无视胡宗宪的的一再劝告,将汪直和其儿子处死。汪直死后,无数的倭寇登上了海岸,胡宗宪多年的筹划被毁于一旦,别无他法的他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开战!胡宗宪首选进攻的是汪直的养子毛海峰,却惨遭失败,之后更是攻打了半年无果。此时,一个将领却站了出来,并击败了毛海峰,他的名字叫戚继光。
第十七章 名将的起点
戚继光从胡宗宪那要来了三千士兵,并开始了严格的训练,这三千士兵虽然战斗力都挺强,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无奈之下,戚继光决定自己去寻找一群勇猛强悍的人,来代替现有的士兵,组建一支真正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在义务,他找到了四千个这样的人,再次开始了严格的训练。然而就在他招募训练的同时,一场巨大的危机已经扑面而来,这件事的起因发生在半年前,惹麻烦的人是赵文华。
第十八章 制胜之道
在第十二章我们提到过,赵文华和严嵩联合起来将张经迫害至此。这之后的赵文华越来越嚣张,身为工部尚书的他发挥特长,每个工程都大捞特捞,连皇帝嘉靖的屋子也没放过,最终嘉靖大怒,将其削职为民,不就后便死去。
虽然胡宗宪十分讨厌赵文华,但他毕竟是自己的靠山,赵文华死后,胡宗宪将一个白鹿献给了嘉靖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嘉靖四十年(1561),两万倭寇集结完毕,向台州进发,戚继光在唐顺之的帮助下,用鸳鸯阵等阵法,自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第十九章 侵略者的末日
嘉靖三十八年(1559),俞大猷背上怨名被捕入狱,最后在陆柄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戚继从这个事件中知道了靠山的重要性,之后的他也找了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叫张居正。
另外在经营仕途的同时,戚继光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倭寇的打击,福建的横屿岛战役更是大获全胜。
第二十章 英雄的结局
自嘉靖三十三年(1554)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经过戚继光、俞大猷和军师徐渭等人的不懈努力,历时十二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这些英雄们也迎来了各自的结局:
胡宗宪因被人状告而被捕入狱,最终在狱中自杀而死。
俞大猷前前后后升官降官,最后算是得以善终。
徐渭自杀失败,孑然一身的他开始流浪,期间收了李如松和李如柏作为徒弟把毕生所学教给他们后继续流浪,最终贫病交加,带着满腔悲愤离世。
第二十一章 曙光
讲完了戚继光抗倭,再回到徐阶和严嵩的争斗上。杨继盛死后,一个叫王世贞的人帮忙收了尸,并大哭了一场,就因为这个原因,严嵩便将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迫害致死。这令徐阶更加难受,他开始想尽办法讨好皇帝和严嵩,严嵩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而他的好运气,也到了尽头
先是陆柄去世,之后严嵩的老婆去世,根据惯例,严世蕃要去守孝服丧。没了严世蕃的严嵩就是一没用的孤寡老头,渐渐的,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而徐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却渐渐上升。徐阶知道,决战的时候,到了!
第二十二章 胜利
徐阶在何心隐和蓝道行等人的帮助下,假借神仙的名义与皇帝“通话”,告诉嘉靖必须除掉严嵩天下才可以大治,这也击中了嘉靖的软肋,因为对嘉靖来说,严嵩显然没有修道重要。之后徐阶让邹应龙上书弹劾严世蕃,开始对严嵩发动总攻。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世蕃被捕入狱,严嵩被削去官职,遣返回家。看似徐阶已经取得了胜利,然而一切还尚未完全终结。
第四部,完。
封面
一位伟大的厚黑学政治家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揭开了背后隐藏的所有秘密: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他们争来争去,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权力,几千年来无数人拼死拼活,折腾来折腾去,说穿了也就这么回事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胜利者嘉靖得到了唯一的启示:只有权谋和暴力,才能征服所有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要充分地利用身边的人,但又不能让任何人独揽大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就是他的智慧哲学。
所以他需要的大臣不是助手,也不是秘书,而是木偶——可以供他操纵的木偶。
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押上所有的筹码。
——洛克菲勒
夏言终于开始得意了,毫无疑问他有足够的资本,但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骄狂的开始,就意味着胜利的终结。有一双眼睛正注视着他,等待着他的错误。
如果要评选明代最难写的文章,答案绝不是八股,而是青词。 必须说明的是,青词不是谁都能写,也不是谁都能用的,这玩意的版权完全归嘉靖所有,他人不得侵犯,该文体特点是全用赋体、词句华丽,写作难度极高。因为写作时要使用专门的青藤纸,所以叫青词。 青词是修道祭天时用的,具体方法是写好后烧掉,主要内容除了陈述个人愿望外,还兼议论叙事。
综合来看,夏言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孤傲。
越接近权力的中心,朋友会越来越少,敌人则越来越多。
我的一位哲学系毕业的好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大学里不应该开设哲学本科专业,因为学生不懂。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哲学是无数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结晶,他们吃过许多亏,受过许多苦,才最终将其浓缩为书本上的短短数言。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著、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
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科学研究证明,上至三皇五帝,下到二十一世纪,远达非洲丛林食人部落,近抵家门口的老大妈居委会,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人事部门都是最牛的,说提你就提你,让你滚你就得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