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明朝那些事:第六部:日落西山》
作者:
中国作家:当年明月
分类:
中国历史
字数:
32.6万字
方式:
电子书、听书
读书日期:
开始日期:2018/10/18
结束日期:2018/11/16
读书总结:
这本书整体讲了什么?
本书主要围绕明朝末年东林党和其他党派的之争,展开了三大案,争国本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迅速崛起,将东林党残忍抹杀,而后金的迅速崛起,使明朝丢掉了整个辽东,最后在袁崇焕等人的拼死守护下,打败了努尔哈赤。
这本书在细部讲了什么?
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
张居正在位期间,将申时行收为自己的嫡系,在他去世后,申时行逐渐走到了首辅的地位。而那些年被张居正整治的言官和大臣们,仗着万历讨厌张居正,开始对张居正和申时行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申时行以主动辞职的方法将这场危机巧妙化解。不久后江东之、李植、羊可立以给万历修建陵墓地的里挖出石头为由,再次弹劾申时行给皇帝选的地不好。而知道这件事的万历却将这三人降职发配外地,因为那块地是万历自己选的。
第二章 和稀泥的艺术
申时行执政后,首先废除了张居正的考成法,并安置了大量流民,缓和了社会矛盾;此外他还以巧妙的方法,恢复了边境的和平。而万历也没闲着,不断有言官上书指责他不务正业,以卢洪春雒于仁为代表,这两个人的上书都导致万历大发雷霆,在申时行的巧妙周旋下,卢洪春被打廷杖,雒于仁被革职,两人都包住了性命。
万历十四岁就娶了皇后王氏,但她一直没有生成儿子。而一个被万历临时宠幸的王宫女,却怀上了万历的孩子
第三章 游戏的开始
不久后,王宫女给万历生下一个儿子,是为万历长子,取名朱常洛。几年后,郑贵妃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朱常洵。万历对郑贵妃和朱常洵宠爱有加,但对王宫女和长子朱常洛却十分冷淡,甚至萌生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一直以各种理由不立朱常洛为太子,甚至立了郑贵妃为皇贵妃。申时行等各类大臣百般劝阻,却毫无效果。但毕竟申时行是首辅,和皇帝关系密切,逐渐的,大臣们把矛头转向了申时行。最终,申时行辞职回家,朝廷开始大乱。
第四章 混战
申时行辞职后,王家屏成为新首辅。大臣们再次纷纷上书要求万历尽快立太子,万历继续大怒,将上书者全部免职,然而此事却继续发酵,愈演愈烈,不久后王家屏也辞职回家,王锡爵为新首辅。
而万历又搞出了”三王并封“事件,大臣们拿皇帝没办法,而此时的王锡爵正好又因为考察事件害赵南星被削职为民,而赵南星因此名声大噪,但王锡爵却失去民心,大臣们便再一次把矛盾转向首辅王锡爵,王锡爵无奈只能要求万历撤回了三王并封。不久后,王锡爵也提出了辞职,王锡爵的离去,标志着局势的进一步失控。从此以后,天下将不可收拾。
第五章 东林崛起
王锡爵辞职后,顾宪成向万历推荐首辅,却因此事惹怒了万历,将顾宪成贬官回家,而令万历没想到 是,回家后的顾宪成创办了东林学院,史上统称为东林党。
不久后,赵志皋当上了首辅,但赵志皋是个老实人,即使当上了首辅,依旧被所有人欺负,但他还得努力工作,提交辞职万历又不批,最终在家里去世。
赵志皋死后,沈一贯成为新首辅,万历二十九年(1601)八月,沈一贯向皇帝上疏,要求册立太子,因立太子被大臣们折腾了十几年的万历终于没了耐心,同意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争国本”就此落下帷幕。
朱常洛成为太子不久后。妖书案事发,却又草草结案,皦生光背了黑锅,被凌迟处死。而沈一贯也因此事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辞掉了首辅。朱赓成为首辅,却也因为扛不住回了家。
万历再次请王锡爵出山担任首辅,但王锡爵拒绝了,并写了一封信,给万历,但此信却不小心落入了东林党李三才手中。为了彻底消除王锡爵当首辅的可能,李三才将此信散播给了顾宪成和言官,王锡爵在言官的轮番攻击下决定再也不问朝过问朝廷事,在家静养。
至此,事情的发展就此进入了顾宪成的轨道。 王锡爵走了,李廷机当上了首辅,不久后便回家休养,而异类于慎行也不争气,刚上任一年就去世。叶向高成为了内阁的首辅,也是唯一的内阁大臣。
第六章 谋杀
万历四十一年,王曰乾向皇帝上书,说有人诅咒皇帝,皇后和太子。不久后,王曰乾就被抓死于狱中。
两年后,一个叫张差的人受人指使用木棍刺杀太子失败,最后招供此事是郑贵妃等人指使,最终郑贵妃主动和太子下跪认错,此事得以化解。其实在这个事件的背后却是浙党和东林党的暗地的争斗,浙党拥护郑贵妃,而东林党拥护太子。
第七章 不起眼的敌人
万历年间,看似乱作一团的明朝,却是一个政治纷乱,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生机勃勃的世界,然而这份美好被李成梁打破。
当时辽东的形势很乱,各种部落都在闹事,而李成梁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作战上百次,将它们逐一打败,但他却扶植了努尔哈赤,之后,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而李成梁却又放弃了可以遏制女真族的六堡,至此,努尔哈赤已经将目标对准了近在眼前的明朝。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开始进攻明朝,不久后,抚顺和清河都被攻下,几十万平民百姓因此而家破人亡。
第八章 萨尔浒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明军集结完毕开始反击,却因为杨镐等人的失误,导致明军惨败,刘綎战死,辽东北部全部被努尔哈赤占领,明朝在辽东的根据地,只剩下了沈阳和辽阳。
在努尔哈赤看来,辽东已经唾手可得,然而一个叫熊廷弼的人的到来,使努尔哈赤暂时停止了对明朝的进攻,时间为一年,然而正是这关键的一年挽救了明朝。因为此时的朝廷,即将发生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九章 东林党的实力
东林党和其他党派通过“京察“的方式开始了激烈的斗争,而齐、浙、楚三党更是团结一致,一起和东林党抗衡,最终导致东林党没落,而顾宪成也去世了。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去世,朱常洛成为皇帝,提拔了很多东林党的官员,而郑贵妃为了把持政权,也开始了各种阴谋。仅一个多月后,朱常洛的就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身体垮掉,而此时身为东林党的杨涟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官,却设法废掉了郑贵妃,阻止了她的阴谋。
此时的朱常洛在世上的时间,还有十天。 这是晚明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十天。一场更为狠毒的阴谋,即将上演。
第十章 小人物的奋斗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朱常洛开始交代后事,她的后妃李选侍却要求封自己为皇后,并胁迫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而最终她的阴谋被孙如游等人巧妙化解。
不久后,红丸案事发,朱常洛吞下红丸后不久便驾崩,李选侍第一时间将朱由校藏匿,准备继续自己的阴谋,但却最终在杨涟、王安等人的拼死努力下,救出朱由校两次,并在朱由校登基的前一天,将李选侍逐出了乾清宫,打碎了她的阴谋。
第十一章 强大,无比强大
万历四十八年,朱由校登基,年号天启。一年时间内,他提拔了包括杨涟在内的大量东林党官员,叶向高也回来当上了首辅,东林党东山再起,并排除异己,开始进入全省时期。
而此时的辽东却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接连失误而全部落入努尔哈赤手中,无数武将和士兵战死。
然而看似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却迎来了他的克星:孙承宗
第十二章 天才的敌手
孙承宗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才能的人,为了抵御努尔哈赤,他将毕生所学教与袁崇焕,并帮他找到了祖大寿,吴襄,毛文龙,满桂,赵率教这五个帮手。
第十三章 一个监狱看守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孙承宗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关锦防线,并逐渐收复了大量失地,然而他却突然退休了,因为东林党被毁灭了。
而之前整垮了其他三党的人,叫汪文言。
第十四章 毁灭之路
由于之前的东林党太过强大,又下手太狠,其他党派被打败后都投靠了魏忠贤。
魏忠贤本是穷苦出身,自宫后进入皇宫到太监,靠魏朝的帮助安排在了王才人身边,王才人去世后,又被安排到了李选侍的身边,李选侍被赶走后,他又抢了魏朝的老婆客氏,而客氏又是皇帝的乳母。
此后,他在王安的帮助下,杀掉了魏朝,之后又在客氏的帮助下,杀掉了王安,致此,他已经掌握了东厂的所有控制权。
第十五章 道统
掌握大权的魏忠贤自知目前还不是东林党的对手,于是主动拉拢东林党,但却被东林党严厉拒绝,恼羞成怒的魏忠贤开始到处拉帮结派,并将汪文言逮捕入狱。又加上东林党有些时候太过正直,又有时候太过高傲,一时间,整个朝廷到处都是阉党的人,无数的官员为了荣华富贵放弃了道德与尊严,加入阉党,大明王朝自开国以来最黑暗的时刻,终于到来!
然而此时,那个叫杨涟的人,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道统,他已经准备牺牲一切,与面前数不清的敌人放手一搏。
第十六章 杨涟
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写就上疏,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然而这份奏疏皇帝却并没有看到,因为落入了魏忠贤手中。
为了干掉杨涟,魏忠贤派许显纯酷刑折磨汪文言,逼他诬陷杨涟,然而汪文言直到死都没有屈服。
之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党人被逮捕入狱,他们在狱中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酷刑,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四日夜,杨涟在狱中被许显纯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
第十七章 殉道
杨涟去世后不久,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全部遇害,史称“六君子之狱”。然而此时的魏忠贤依旧不满足,他还列出了另一张杀人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有七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高攀龙、李应升、黄遵素、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不久后这七人也全部遇难,无一幸免,天下再无人与魏忠贤争锋。
第十八章 袁崇焕
孙承宗知道东林党覆灭后,急忙回京,却被魏忠贤设法赶走,并各方施压,最后孙承宗无奈辞职回家。之后在魏忠贤的指使下,高第接替了孙承宗的职位,但他为了保命,直接放弃了整个辽东,退回到了山海关,孙承宗数年辛苦努力收复的四百余里江山,十余万军队,几百个据点,就这样毁于一旦。
当所有人都撤退的时候,只有袁崇焕坚定不移的守在原地,而手下的军队,此时已仅剩一万人。
当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已经辞职后,倾巢而出,率领六万军队进攻辽东。然而袁崇焕并没有逃走,他已经决定死守。
第十九章 决心
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把这一万人放在眼里,然而当战争开始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个叫袁崇焕的人是多么可怕,后金士兵的死伤无数,但就是攻不下城。
而此时的袁崇焕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一共就一万士兵,即使用上了各种大炮和火器,也无法打败努尔哈赤,但袁崇焕已经下定决心,就算只剩一个人,也要守到最后一刻。
第二十章 胜利结局
战争依旧持续着,直到那关键的一炮:据说,努尔哈赤被炮弹击中身受重伤,又迟迟攻不下城池,最后只能撤退,宁远之战就此结束,率领全部主力,拼死攻击的名将努尔哈赤,最终败给了仅有一万多人,驻守孤城的袁崇焕,铩羽而归。
封面
基于以上两点,得知自己被推荐接替申时行之后,王锡爵递交了辞职信。
这是一封著名的辞职信,全称为《因事抗言求去疏》,并提出了辞职的具体理由:
老师不能管教学生,就该走人(当去)!
万历这辈子罢过很多人的官,但这一次,是最为成功的。因为他只罢掉了一个六品主事,却换回一个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赚大发了。
二十八岁落榜后,汤显祖开始写戏。三十岁的时候,写出了《紫箫记》;三十八岁,写出了《紫钗记》。四十二岁被赶到广东,七年后京察,又被狠狠地折腾了一回,索性回了老家。
来回倒腾几十年,一无所获。在极度苦闷之中,四十九岁的汤显祖回顾了自己戏剧化的一生,用悲凉而美艳的辞藻写下了他所有的梦想和追求,是为《还魂记》,后人又称《牡丹亭》。
牡丹亭,全剧共十五出,描述了一个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有兴趣自己去翻翻)。此剧音律流畅,词曲优美,轰动一时,时人传诵:牡丹一出,西厢(《西厢记》)失色。此后传唱天下百余年,堪与之媲美者,唯有孔尚任之《桃花扇》。
为官不济,为文不朽,是以无憾。
史赞: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看上去,王锡爵赢了,实际上,他输了,且输得很惨。
因为孙鑨本就是个背黑锅的角色,官免了也就消停了。赵南星就不同了,硬顶王锡爵后,他名望大增,被誉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代表人物。虽然打包袱回了老家,却时常有人来拜访,每年都有上百道奏疏送到朝廷,推荐他出来做官。而这位兄弟也不负众望,二十年后再度出山,闹出了更大的动静。
王锡爵就此完蛋,他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输掉了名声,在很多人看来,残暴的王锡爵严酷镇压了开明的赵南星,压制了正直与民意。
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因为这一切,都似曾相识。
十六年前,年轻官员王锡爵大摇大摆地迈进了张居正首辅的住所,慷慨激昂,大发议论后,扬长而去,然后名声大噪。
十六年后,年轻官员赵南星向王锡爵首辅发起攻击,名满天下。
当年的王锡爵,就是现在的赵南星,现在的王锡爵,就是当年的张居正,很有趣。
有明一代,所谓的被压制者,未必真被压制,所谓的压制者,未必真能压制。
自明开国以来,无论多大能耐,无论有何背景,包括那位天下第一神算刘伯温,如果下野之后没能重新上台,慢慢地就边缘化了,然后走向同一结局——完蛋,从无例外。
例外,从顾宪成开始。
和赵南星一样,自从下野后,顾宪成名气暴涨。大家纷纷推举他再次出山,虽然没啥效果,也算捧了个人场。不久之后,他的弟弟顾允成和同乡高攀龙也辞官回了家,三个人一合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讲学吧。
这一讲就是三年,讲着讲着,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一天,顾宪成对高攀龙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应该找个固定的讲习场所。”
地方是有的,在无锡县城的东头,有一个宋代学者杨时讲过学的场地,但年久失修,又太破,实在没法用,所以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七年后,出钱的主终于找到了。常州知府欧阳东凤和顾宪成关系不错,听说此事,大笔一挥就给办了,拨出专款修缮此地。此后,这里就成为了顾宪成等人的活动地点。
它的名字叫做东林书院,实事求是地讲,确实也就是个书院。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它却焕发了不可思议的魔力,成为了一种威力强大的信念,那些相信或接受的信众,历史上统称为东林党。
无数人的命运,大明天下的时局,都将由这个看似与朝廷毫无关系的地方,最终确定。
“争国本”就此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闹腾得乌烟瘴气,还搞出了一个叫东林党的副产品,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它会有解决的一天。
然而这件事情,却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由最意想不到的人解决了,遭遇父亲冷落的朱常洛终于修成正果,荣登太子。
被压了十几年的朱常洛终于翻身,然而他的母亲,那位恭妃,却似乎永无出头之日。
按说儿子当上太子,母亲至少也能封个贵妃,可万历压根就没提这件事,一直压着,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儿子出世,她才被封为皇贵妃。
但皇贵妃和皇贵妃不一样,郑贵妃有排场,有派头,而王贵妃不但待遇差,连儿子来看他,都要请示皇帝,经批准才能见面。
但几十年来,她没有多说过一句话,直到万历三十九年的那一天。
她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而朱常洛也获准去探望他,当那扇大门洞开时,她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二十九年前的那次偶遇,造就了她传奇的一生,从宫女到贵妃,再到未来的太后(死后追封)。
但是同时,这次偶遇也毁灭了她,因为万历同志很不地道,几十年如一日对她搞家庭冷暴力,既无恩宠,也无厚待,生不如死。
然而她并不落寞,也无悔恨。
因为她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青史留名的太后也好,籍籍无名的宫女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母亲,在临终前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看到他经历千难万苦,终于平安成人,这就足够了。
所以,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拉着儿子的衣角,微笑着说:
“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这里使用的是史料原文,因为感情,是无法翻译的。
还有,其实这句话,她是哭着说的,但我认为,当时的她,很高兴。
王宫女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虽然她死后,万历还是一如既往地混账,竟然不予厚葬,经过当时的首辅叶向高反复请求,才得到了一个谥号。
虽然她这一生,并没有什么可供传诵的事迹,但她已然知足。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一篇文章在朝野之间开始流传,初始还是小范围内传抄,后来索性变成了大字报,民居市场贴得到处都是,识字不识字都去看,短短十几天内朝廷人人皆知,连买菜的老大娘都知道了,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当年,传播速度可谓惊人。
之所以如此轰动,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实在是太过火爆。
此文名叫《续忧危竑议》,全篇仅几百字,但在历史上,它却有一个诡异的名字——“妖书”
二十年后,魏忠贤上台时,编了一本东林点将录,把所有跟自己作对的人按照水浒一百单八将称号,以实力排序,而排在此书第一号的,就是托塔天王李三才。
古代没有加密电报,所以在传送机密信件时,往往信上设有暗号,两方约定,要么多写几个字,要么留下印记,以防被人调包。
李三才手中拿着的,就是一封绝对无法更改的信,倒不是其中有什么密码,而是他发现,此信的写作者,是王时敏。
王时敏,是王锡爵的孙子,李三才之所以认定此信系他所写,是因为这位王时敏还有一个身份——著名书法家。
这是真没法了,明天人家就走了,王时敏的书法天下皆知,就自己这笔字,学都没法学,短短一夜时间,又练不出来。
要克服畏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来和你一起畏惧。
史云:明朝亡于党争。我云:党争,起于此时。